周敦颐通书讲述了什么
《通书》是周敦颐的一部作品,其中以伦理学和儒家理论为核心,讲述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知识和道理。语言通俗简短,道理浅显深刻,所以被后人称为“通书”。《通书》一共有四十章节,后来朱熹说,周敦颐所著的《通书》共有四十一章节。
《通书》欣赏
在文章开头,周敦颐就讲述了诚信,第一章讲述了《诚上》,第二章讲述了《诚下》,文中说:“诚者,圣人之本”。其中,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换而言之,只有一个人具有诚信额品质,那么他才可以成为一位顶天立地的君子。随后,周敦颐提出,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是有迹可循的,宇宙万物的演化都有规律,没有凭空产生的事物,进而指出世间的种种都是实在存在没有一丝虚伪。但是,每个人往往不能保持诚信、正义的品质,换而言之,个体的私心逐渐膨胀,掩盖了性本善的品质。
如果个体克服了自身“邪暗”的私心,那么他便拥有了“诚”。儒家创始人孔丘曾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所谓“克己”指的就是克服自身的私心和私欲。周敦颐以孔丘的这一句旨在说明人的私欲可以克服。纵观《通书》全文,周敦颐以自己对“诚”的理解来讲述了万事万物衍生的道理。其中,加入了儒家的思想观念,旨在告诉世人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通书》简洁明了,其中的道理和先秦儒家思想不谋而合。
周敦颐出仕的经历怎么样
《周敦颐出仕》讲述的是周敦颐做官的一则小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展示了周敦颐正直、不畏强权所折腰的品质。文章开头先介绍了周敦颐的基本详信息,即周敦颐字茂叔,是湖南省道州营道人。周敦颐原名叫周敦实,宋英宗原名为宋宗实,为了避讳宋英宗的名字,便改名为周敦颐。
周敦颐画像
《周敦颐出仕》中,周敦颐是位博学多才的人才,舅舅郑向是龙图阁的一名学士,郑向便向朝廷推荐了周敦颐。而后,周敦颐被任命为分宁县的一位主簿。周敦颐上任后,得知县衙中有一件案子拖了很久还未得到解决。随后,周敦颐一次就将案件审理清楚,分宁县的百姓都称赞周敦颐是位能干的官员。不久之后,有官员推荐周敦颐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一职。周敦颐上任后,听说有一个罪犯要被判处死刑,以当时的刑罚来判定的话,这位罪犯罪不至死。
但是转运使王逵一直想将这位犯人处死,别的官员因惧惮转运使王逵的势力,不敢与他争辩。周敦颐面对残暴的转运使王逵,为这位犯人据理力争,但是王逵根本不听周敦颐的道理,一心想判处罪犯死刑。周敦颐很生气,扔下手中的笏板打算辞官回乡。随后,周敦颐说,如果官员用草菅人命的方法来取悦上司,以达到升官的目的,那么自己宁愿不做官。随后,王逵明白了周敦颐话中的道理,这位罪犯最终免于一死。
周敦颐名字怎么读
很多人对周敦颐怎么读非常苦恼,但其实分开来看,周敦颐的读音并不难。周敦颐的拼音是zhou dun yi其中zhou的声调是第一声,dun的声调是第一声,yi的声调是第二声。周敦颐是北宋杰出的理学家,他生于1017年,于1073年离世。他的表字为茂叔,著作有《爱莲说》、《太极图说》和《通书》等。
周敦颐图片
“敦”字为左右结构,原意为古代盛黍稷的青铜制器具,笔画数为十二。后来,“敦”字经过发展衍生了一些其他的意思,若为形容词使用,有厚道,笃实以及宽厚等意思。如果当做动词使用,则有管理和督促的意思。“敦”字若用在一个人的姓名当中,表示一个人都良好的品行,敦厚老实。再者,“敦”为左右结构,左边是一个“享”字,它的右边是反文旁,若根据这两者衍生词义,那就是享受文字的乐趣。周敦颐不就是这样一个人嘛,文学成就颇高,一生在文学的海洋中徜徉。“颐”字的笔画数是十三,左右结构,左边为“臣”,右边为“页”。是《周易》所著的卦象之一。它的使用有三个类型,一是脸颊、面颊等意思存在于文中;二是养生、修养等意思存在于文中;三是文字当中的助词,没有意思。“颐”一般当做名词的形容,有时也会做“胰”的通假字使用。
“敦”、“颐”两字很能形容周敦颐这个人的品行和做学问敦厚笃实的特性。“颐”有面颊的意思也就是说,做学问笃实认真对一个品行良好的人来说,如同脸面一样重要。
所以说只要拆分开看,关于周敦颐怎么读的问题完全没有困难,算不上是生僻字。
周敦颐爱莲说作品鉴赏
说起周敦颐我们最先想到的肯定是他所写的爱莲说,但是关于他的实际还不仅仅只有这些,事实上他还是中国理学的创始人,在中国的哲学史上,他的理论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周敦颐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学习,那时候就是小孩子们的学习榜样,人们都说他长大了一定是个很有出息的人。
周敦颐爱莲说图片
周敦颐爱莲说实际上是一篇散文,但是很多人潜意识里都觉得爱莲说是一篇诗词。其中他表达了自己对莲花的敬仰和热爱之情,这篇文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描写了周敦颐对莲花的喜爱以及对莲花生长环境的描述和莲花外形上的叙述,下一部分则主要是叙述了作者周敦颐想要通过莲花的气质来托物言志,他分别评论了菊花牡丹花和莲花,就是希望由此来烘托出莲花的出淤泥不染濯清莲不妖的高尚品质。
周敦颐爱莲说现在被百姓拿来描述政治官场上那些不和世人同流合污为官清廉的为人名服务的好官,时间上周敦颐自己也是这样一名政府官员,但是诗中所写的那些关于莲花的优秀品质大概只能算是周敦颐的一种美好愿望,他做官的时候非常正直,什么事情都为老百姓着想,也为很多的冤案翻案,将真正的凶手绳之以法了。他晚年的时候就开始居住在庐山上颐养天年了,这是中国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淡泊明志的方法。周敦颐也将他爱莲说中所写的东西贯彻到底了。
周敦颐为官品行怎么样
周敦颐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同时也是官员,他为官期间政治清明,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周敦颐为官时,还有一个故事流传了下来。
周敦颐雕像
据说,有一案子拖了好久也没判决,但周敦颐只审讯一次就弄清楚了来龙去脉。县里的人和百姓都惊讶地说:“这就是资格老的狱吏也做不到!”,所以部使者向上推荐他,把他调到南安任职曹参军。在那有个囚犯,根据民法是不应该判处死刑,他的上司王逵却想判死刑。王逵是一个为人残酷的官吏,没有人敢和他辩论,只有周敦颐站出来和他辩论,王逵却听不进他的话,还是一意孤行,周敦颐就非常生气的回到家,打算辞官,周敦颐说:“像这样的怎么可以做官,用杀人的方法来让上级高兴,要是让我这样,我做不了。”王逵听了这话,才知道自己不该这样做,最后,囚犯没有被判死刑。周敦颐为官期间非常清正廉明,每一个案件都认真彻查,不冤枉人,也不受权贵的招揽,不害怕权贵的报复,只一心的为民做事,所以他的口碑在百姓口中非常好,最后他的名声甚至传到了皇帝面前,皇帝也非常赞赏他的做法,周敦颐死后的谥号“元公”,其中元字都是皇帝亲赐的。
周敦颐为官时候的品行,不仅在当时是值得人敬佩的,即使是如今也是值得人们学习的。这样一个铮铮傲骨,不畏强权的形象,实在是值得人们敬佩。
周敦颐的诗有什么特点
周敦颐是位学识渊博的理学家和文学家,他不但开创了宋明理学,在诗词文学领域上也有不俗的建树。根据资料显示,周敦颐一生共有34篇诗词。周敦颐游历四方时,将所见所闻所感写成了诗篇。代表作品有《题春晚》、《江上别石郎中》、《牧童》等。
周敦颐作品欣赏
《题春晚》是周敦颐的一首七言绝句,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题春晚》全诗内容为:“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题目中,“春晚”两字代表暮春晚景,这首诗歌写于公元1071年,诗人在一个暮春傍晚,看着乡间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色,诗人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歌。
诗人在第一句交代了时间和地点,即夕阳西下的乡间。落日余晖洒向大地仿佛给万物镀上了一层金色,柴门遮掩着,挡住了西沉的阳光。远处的林子沙沙作响,原来是乌鸦归家了,苍茫的夜色中,只能远远看见几只鸟在林中飞来飞去。诗人此时站在栏杆处,遥望乡间小路的尽头,发现一位樵夫正担着木柴回家。可以想象诗人描绘的这幅乡间生活画面充满了意境美和静谧美。诗人通过描写柴门落花、乌鸦归家、诗人远观与樵夫归家四幅画面,展现了乡间生活的安逸与舒适。周敦颐采用了由近到远、以动衬静的艺术手法,表现出诗人喜爱恬淡的乡间生活,抒发了诗人热爱大自然之情。